ABOUT SCCIIN
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2030”大背景下,医疗卫生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美好生活需要和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县及县以下优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配置不合理,分布不平衡,基层留不住病人等问题,成为制约保障人民健康和深化医改的重要因素。如何进一步深化医改,提高县域内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是解决当前主要矛盾的关键。
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卫基层函〔2019〕121号)和四川省卫健委关于印发《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卫发〔2019〕32号)等文件,为解决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主要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2019年9月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提出了“建立一个架构、实施两个打包、制定三张清单、确保四个不变和一个不弱化、实行五个统一、建立六大中心、落实七个自主”的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方针。
根据国家省级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设计通过医共体建设,打破机制体制壁垒,不断提高医疗资源的总体配臵效率和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优质的基本医疗服务;通过建设发展盐边县乡一体化的医共体,在各级医疗机构之间建立统筹协调和分工合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运行效率,合理分流患者,逐步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根据中医院医共体区域划分,遵循国家、省医共体建设要求,结合《四川省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规划以下总体软件建设内容,实现中医院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医疗业务协同。主要通过建设医共体六大业务中心系统,实现医共体内医疗资源共享,优质资源向基层下沉。同时整合医共体医疗资源,实现医共体统一预约服务。
居民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对象,是医疗卫生服务的受益者。获取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以及公共卫生服务是居民的根本需求。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医院开展专家门诊预约、远程咨询会诊等服务,使居民就医更方便、降低就医成本,改变城乡居民的就医观念,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有效缓解“看病难”的状况。
远程医疗对医护人员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远程医疗将明显扩大医护人员与同行交流的范围与深度,基于分级诊疗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可将病例报告和图像即时发送到参与讨论同行的电脑终端,方便了医护人员获取、交流患者信息。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通过远程医疗管理平台可及时、准确地获取最新的医疗动态及治疗计划、积累临床经验,以便在同样的情况下更好地治疗和护理患者。同时,会诊中心医院的专家通过远程医疗平台也可更多地了解各基层医疗机构的需求,促使他们提供更佳的医疗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服务提供方医院和入网医院均可直接受惠,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医,医疗收入将会大为提高,为双方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各基层医疗机构各基层医疗机构所处地理位置大不相同,医疗资源和业务能力分布不均衡,为提高自身服务水平,更好的利用上级医院有限的医疗投入与优质医疗资源,需专家定期对各基层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与业务帮扶,但传统指导与帮扶方式无法长期开展,仅能在特定时间内进行某种类型的特定业务指导和帮扶,对于整体提升基层医院业务水平的规划将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各基层医疗机构也希望通过一套可靠稳定运行的远程医疗服务平台来实现本院与区域内大型医院之间长期稳定的业务指导与业务帮扶,可以实时解决相关问题,做到指导及时性、帮扶连续性、范围广阔性、效果显著性。
中心医院
中心医院也需要通过有效的信息化手段,进行专家资源高效使用,通过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将有限的专家资源高效使用起来,更快、更好、更高效的为区域内各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专家级会诊和指导,通过信息化手段,强化医院专家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质量过程中的作用,扩大医院的影响力。对医院来说,分级诊疗加深了医院信息化、数字化程度,采用远程方式可以减少非急重症患者的求诊人数,减轻医生问诊负担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医院拥挤,使医院的秩序得以更好的维持。
通过统一数据标准、通信标准和服务标准,形成标准统一的业务集成和数据交换体系,实现医共体之间各类应用的互联互通、即插即用,避免形成信息孤岛。
坚持以人为本,以需求为导向,以业务协同为出发点,实现医联体内的医疗资源共享和业务系统数据实时交互,通过业务驱动医疗资源的有效利用,体现以用促建的原则,各类应用服务在医共体的运行中不断完善,促进各信息化厂商在细分业务领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医共体应用,增强公益性信息服务能力,提升百姓的服务获得感。
医共体整合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等各方资源,促进跨机构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业务协同,以应用为入口,实现数据的标准化采集,整合成医共体内的关键主数据资源,通过高度结构化的数据资源促进新的应用形态,实现业务和数据的双轮驱动,促进县乡村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发展。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要强化信息安全意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安全性和完整性,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护公民隐私,促进信息化有序发展。